不经意间,又到三月。北国风光,百花绽野。有片山桃,蓓蕾聚枝头,迎风昼夜竞放,傍大河之洲,跋山涉水,耸起春立方,登峰亮相。
花一开,树也精神,山也精神,水也精神;花一开,树也温暖,山也温暖,水也温暖。桃花节按时开幕,无约胜有约,我欣然而至。
去处叫桃花岛,在黄河小浪底库区,出荆紫山,入万山湖,既是山岛,又是湖岛,俯瞰似龙足,仰望像龙头。岛本是风景,又是观景台。
岛上少土,层岩嶙峋,褶皱千重。桃树衍生石坎,立身罅隙。岛上独一曲径,凿壁而成,盘若灵蛇。拾级环顾,眼帘不见树干,扑面尽是花枝。
山桃花,白如玉砌,红似霞蔚。东风吹拂,花浪荡漾,枝摇香溢,自远而近,由高到低,汹涌入怀,沁人心脾。漫步山岛上下,如游仙境。
晨曦中,湖光山色交织,伸手可掬。轻搓手心,若捻春之光缆、春之纤绳、春之羽翼,以及山桃花的缕缕情思,微微一弹,便闻着陆有声。
夕阳下,岚烟起,花现三线:一条飞天,一条潜水,一条缠径,好有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浪漫画卷之感,能叫人联想到诗与远方。
荆紫山,原名敖岸,又名金子山,现叫荆紫仙山。旅游服务中心后勤处,有位女工叫山桃,和山桃花一样漂亮,同事称她桃花仙女、桃花岛女神。
山桃聪慧勤恳,自称桃花仆人;山桃活泼开朗,自荐山岛情人。她是当地人,受帮扶就业,职责环卫兼护林,勤劳于桃花岛上。她,日行数里,四季忙碌,累并快乐着。
眷恋桃花岛,最初我只羡风景,后与山桃有些牵连。是在第三届桃花节,我不慎扭伤脚,是她给我涂药,又甘作拐杖,扶我三里路,回到停车场。自此,我记住了她的名字。
论年龄,我管山桃叫姐。巧的是她也爱好文学,我们成文友,常在网上交流写作。她文化不高,但有天赋,爱阅读学习。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情感出于产地。对山桃姐而言,她很少走出大山,作品自然多从山水取材。
荆紫仙山,不墨千秋画;万山湖水,无弦万古琴。如果把山水读作一部史书,那么桃花岛可谓精悍古诗一首。
为让游客了解更多,山桃姐借力桃花节,以花为媒,以文会友,自发组织各种笔会,并主持开展直播活动。
笔会活动有:创作,朗诵,写生,摄影。我作为文学爱好者,喜欢散文,也爱诗歌,尤其人文和自然风物。
三月如诗,桃花如诗。去不去桃花岛,春天有期,花开有期……有约或无约,桃花节如期,笔会如期,诗会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