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运通先生赠我散文集新作《老屋》,我翻阅数遍,依然爱不释手。在运通老师唯美、真挚、暖心的文字中,一幅色调既朴素又浓郁的家乡风俗画卷徐徐展开,让人久久沉浸在对故乡往事的回忆和绵密的乡情之中。
《老屋》洋洋洒洒35万言,分为“明月照乡愁”“生活万花筒”“行走山水间”3部分,共收入99篇散文,是99颗视之晶莹、触之圆润的珍珠。文字平实中蕴含着绚烂灵性,朴素中包藏着妙想奇思,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叙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
运通先生不止一次讲过:爱自己的故乡不需要借口,更不需要理由,因为故乡有我们的“根”。的确,在农耕文明的长期浸润之下,华夏民族“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书中,对家族往事、故乡风物的追忆文字尤为动人心怀。以《老屋》这篇文字为代表,在对年少时期乡村生活的追忆里,有侯姓的家族记忆和家风文化,有故乡的风土人情,还投射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饱含着对温暖的乡土怀抱的感恩。
《母亲这一生》是书中的重头文章,用娓娓道来的文字生动刻画了的一个善良、淳朴、勤劳的母亲形象,感情真挚动人。“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好像是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没有停下来的那一刻,永远在忙碌着。”“母亲本来话就不多,所以苦累从不对父亲和爷奶说。对奶奶安排的家务,母亲不挑拣不偷懒,常干一些她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特别是女红,不管是纺织刺绣,还是缝衣纳鞋,母亲都做得又快又好,连奶奶这个女红高手都赞不绝口。”作者年少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本能的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过正午、人生由夏转秋的时候,对母亲的感情才酿造为真正懂得之后而更加深刻的爱,这何尝不是为人子者的共同心路历程,读来怎不动人心弦。
情融为字,字化为诚。品《老屋》,如品一坛陈年老酒,在心里搁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如品一杯清冽绿茶,在心里泡的时间越长,它的清香就越绵长;如观一部记忆影片,在心里播的次数越多,它的画面就越清晰。
运通先生在《老屋》作品研讨会上,作诗感怀: “十年磨一剑,得失寸心知。会开文献馆,书赠守藏史。说长有真意,论短无虚词。展卷天地阔,何惧日月驰。”对作者而言,他之所以能在事业上节节进步,同时在文学创作中著述颇丰,应该是与其不断汲取乡土力量分不开的。我相信,不失赤子之心的运通先生,随着岁月的沉淀更加丰厚,未来的人生和作品都将更加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