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过饺子。”“上车饺子下车面。”“冬至不端饺子碗,耳朵冻掉没人管。”……每听到这些俗语,我就暗暗想笑。明明是爱吃饺子嘛,人们却偏偏要找一个非吃它不可的理由。
吃饺子,远比炒两个菜麻烦得多。从剁菜、绞肉、调馅,到和面、擀皮、包饺子、煮饺子,再到把一盘胖鼓鼓的饺子端上桌,往往要花一上午的时间。可饺子好吃呀,“一招致命”。这“一招”,就足以让爱吃饺子的老饕们忙并快乐着。
饺子皮,千篇一律。饺子馅,却有多种味道。正如人间悲喜不相通,人间口味亦不相通。有人喜欢味道鲜美的饺子,如白菜牛肉的、韭菜鸡蛋的,有人喜欢味道浓郁的饺子,如茴香羊肉的、芹菜大肉的。茴香馅、韭菜馅,爱吃的人,说香;不爱吃的人,说臭。倒是白菜馅饺子,凭着清淡的味道,征服了多数人的味蕾。白菜真聪明,它懂得中庸之道。不同馅料的饺子,吃在嘴里,风味各异;吃在心里,却都是团圆、和美、热气腾腾日子的味道。
饺子皮要想擀好,不太容易。皮,要圆,要大小均匀,要厚薄合适。我擀皮,能擀出各种形状,方的、长圆的、三角的、多边形的,唯独擀不出圆的。在饺子馆里,我见到过一位大姐擀皮,左手的面剂子,右手的小擀杖,都转得像风火轮一样快。擀好一个,她轻轻一扔,扔到面板的一角。饺子皮,像大白鸟,一只一只,从她手中展翅飞出,又稳稳落下。
邻居阿姨制作饺子皮更是一绝。她不用小擀杖,用两只手把着一摞面剂子,一边捏一边转圈,眼花缭乱中,面剂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薄,转眼间,一沓子饺子皮就捏好了。每次看阿姨捏饺子皮,我都觉得她像一位深藏绝技的老艺人,把制作饺子皮变成了和剪窗花、吹糖人一样的民间手工艺。
我最喜欢干的活是煮饺子。我觉得,煮饺子就像“牧鹅下池塘”。你看:“鹅们”争着抢着,“扑通、扑通”跳进水里;“鹅们”渴坏了,一头扎在水底,咕咚咚地猛喝水;待喝得白白胖胖时,“鹅们”就鼓着肚子,浮出水面,“白毛”浮着清水,左划两下,右扭三圈,乐得很。当然了,我“牧”的一群“鹅”里,总有几只“傻鹅”,傻到会把肚子笑破。
侄女小时候,把包饺子当游戏。她只要一看到家里支起大面板准备包饺子,就扔下娃娃,雀儿一样,蹦蹦跳跳地过来,吵着也要包。她学着大人样儿,填馅、捏皮,包好摆在竹拍子上。她包的饺子,都像没骨头的小猪娃一样,软趴趴、可怜巴巴地趴着。但她可得意啦,扔下饺子,拍拍手,跑回去接着玩娃娃,还总不忘扭头喊一句:“我包的饺子,都给我吃哦。”
侄女和她爸,都特别爱吃饺子。每次问他们:“明天吃什么饭呀?”他爸说:“吃饺子呗。”她说:“吃饺子呀。明天,后天,大后天,大大后天,都吃饺子。”我笑,这可真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