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每逢元宵节来临,村里就有一群活跃分子,开始张罗节目的排练了。
故乡的民间社火由来已久,有民谚说:长华街的耍狮子河洛百姓赞,会盟镇的舞火龙乡间美名传,寒亮村的打铁花人人都爱看,长秋人的爬高杆大家更喜欢……各镇村的社火在表现形式上风格迥异,别具风采。而我们英古村的社火也独树一帜,在历年元宵节参加孟津城区举办的大型踩街演出活动中收获颇丰。
“正月里来喜洋洋,人庆佳节换新装……家家都把花灯放,各色的彩灯满村庄……”这是故乡人在元宵节演唱戏曲《包公辞朝》中的一个精彩唱段。每逢元宵节,村里人总爱搭台唱戏,抒发情怀。演唱者虽然都是普通村民,但他们个个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能把元宵节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也让人捧腹大笑,忍俊不禁。在我的记忆中,故乡人不仅能唱大戏,还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场,委实让人佩服。
我15岁那年元宵节,村里有位大叔在戏曲《铡美案》中演包公,他化装后由于匆忙上台,竟然忘戴胡子了。正当观众对他指指点点时,他快速反应,立即甩了两下袖子,高声唱道:“王朝马汉一声吼,老爷的胡子忘戴了,忙吩咐王朝快取回,为我审理大案来侍候。”如此短时间内凑出几句戏词,不但急中生智救了场,也让台下观众颇感惊喜,喝彩称快。
还有一年元宵节,村里有位大叔演戏曲《寇准背靴》,在《花园》一折戏中,不小心把靴子踢高了,靴子绊在拉幕的绳子上落不下来。正在他徘徊不定、无可奈何时,乐队的人仍然拉着弦子,示意他继续演出,待幕后的人登上梯子抛靴时,他反应神速,让靴子正好落在自己的肩膀上。如此化险为夷,赢得了全场观众交口称赞。
故乡元宵节留下的故事有很多,喜庆的场面美不胜收。去年元宵节,我回故乡探亲,当看到新农村焕发勃勃生机的动人场面时,即兴赋词《踏莎行·欢度新春元宵节》,在《中国文化报》发表。词曰:“柳丝含翠,梅枝点红,春麦染透半山青。农家新楼映花联,绕村喜炮庆升平。吹笛击鼓,舞龙翻灯,千枝礼花射月明。三星西斜兴未阑,入梦犹被笑语惊。”
今年元宵节,迎着新时代的春风,故乡的大戏一定会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