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征稿启事
难忘那片“谷子地”
债台高筑
新年音乐会
为何必奏《拉德斯基进行曲》
清代察院科举地
仁义胡同美名扬
新闻网广告
短信拜年 遭遇尴尬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农校街、农校后街——
清代察院科举地
仁义胡同美名扬
蔡惠岚
  此处曾是洛阳市卫生防疫站。 记者 海燕 摄
  清代察院的石狮。
  2007年的最后一天,刮着寒冷的风,呆在温暖的家里休假,舒服惬意。下午,我们抖擞精神来到老城南的农校街。

  清代察院曾设在今农校街中间偏东街北,坐北朝南,那时这条街叫察院街。清代察院是科举考试的机关和试场(是童生考取生员,即秀才的院试);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河南省第三甲种农业学校设于旧察院原址,此街道改名农校街;1948年农校改为洛阳市市立第三完小,1956年改为老城区农校街小学。该校现占地7310平方米,拥有13个教学班、34名在职教师。农校街西通仙果市街,东至南大街,长221米,宽6米。

  我们来到农校街小学,一对石狮默然地立在学校大门两边。石狮的身体油黑发亮,狮子面部有残缺,前腿有修复的痕迹。学校的值班老师告诉我们,石狮是清代察院原大门前的,“文革”中被指为“四旧”遭破坏。几经时代变迁,察院换农校,农校易小学,石狮却忠实地护卫在这里。

  我们迎着夕阳往西走,街两边都是普通民房,只有西头路北32号院的大门与众不同, 它青砖拱门,上边有水泥繁体字“洛阳市卫生防疫站”,大门紧锁,从门缝窥望,里边是老式房屋,很破旧。据民俗专家董高生介绍,这里曾是清初督察院右副督御史董老官家的宅地,清末成了洛阳富商张祥发的宅院,解放后曾做过洛阳市卫生防疫站。

  天色还不算晚,我们就拐进农校街中段向北走的一条巷子,这就是农校后街。在灰蒙的暮色中,一个男人正在寒风中修理摩托车。这条街汽车是无法开进去的,两辆三轮车相向而行都要减速互让。街长不足200米,称为街有点夸张了。查阅老城区志,才知道那本来就是条胡同,原名仁义胡同,也曾称察院后街。

  相传,清朝以前这里根本没有街道,而是董、李两大户人家的一道界墙。有一年,两家为了争一墙之地发生纠纷。官司打到洛阳县衙,两家都是当地名绅,县令谁也不敢得罪,只有不理不睬地装迷糊。董家人写信给在朝做官的儿子董老官,要儿子回家处理界墙纠纷。谁知董老官看信后哈哈大笑,提笔在信后写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妨?区区小事不足提,邻里和睦理应当。”董家人接信后明白了儿子的用心,按照儿子的意思在自家院里又垒了一道界墙。李家见了,自觉惭愧,将墙往自家院里挪了两砖之地。这样你挪我让,一道墙变成了两道,两墙之间就成了一条胡同,后人为记述这段有趣的故事,就将这条胡同称仁义胡同。

  如今整条街里盖了不少楼房,这家的阳台和那家的窗户咫尺相望,有了那董、李两家的谦让,有了仁义胡同的美名,我想邻里们应该和睦相处,再也不会为一席之地起摩擦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