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4月8日 星期
我市深化提升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就进一步建立新型邻里关系,专家建议——
以“睦邻文化+”创新基层治理

“红色缝纫队”开展义务服务

近日,我市社区“亲邻日”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具特色的睦邻文化活动广泛开展。近年来,我市深化提升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在全市奏响了“邻里一家亲”的美好乐章。

“红色名片”成为凝聚邻里的“黏合剂”

提起西工区014社区的“红色缝纫队”,居民都竖起大拇指。昨日,记者在014社区见到了“红色缝纫队”,83岁的队长王金花正带领队员在社区里开展义务服务。

“花姐,我有条裤子,您帮忙给改一下吧!”“好嘞!”王金花伸手接过了居民张大妈手里的裤子,仔细地量起来。

放心地把裤子交给王金花,张大妈告诉记者:“多亏了缝纫队,我这衣服才能穿起来这么合身。以前只是改改衣服,现在我天天盼着花姐来,这样大家伙儿能在一起热闹热闹……”

“这个缝纫队成立十几年了,我们都成了老朋友,他们不光是缝缝补补,还给邻居们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旁边的赵女士说,缝纫队每周周一和周三来社区服务中心,给居民解决困扰生活的缝纫小问题,还在邻里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他们不仅温暖着社区居民的心,还使居民间的情谊越发深厚。

目前,我市各社区涌现了许多“红色名片”,如武汉路社区的“红色萤火虫”党员志愿服务队、南村社区的“党声群”、杨文社区“互联网+党建”模式……这些“红色名片”,成为凝聚邻里的“黏合剂”,吸引大家走出家门、走到一起,从“陌邻”变为“睦邻”。

多措并举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邻里和睦是社区和谐的根基。去年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通过政治建设、组织覆盖、配强队伍、落实保障等方式建强基层党组织,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聚焦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目标精准发力,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的坚强战斗堡垒。

今年,我市持续推进自治、德治、法治、智治融合,不断促进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我市3199个村(社区)建立基层协商工作机制,2639个村建立完善“一约四会”,152个住宅小区“邻里中心”、293个家风家训馆、2674个村卫生室远程医疗工程如雨后春笋,照亮了群众的笑脸,赢得了群众的称赞。这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党建引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模式,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通过各种服务拉近了邻里关系,消除了邻里间的陌生感。

不仅如此,今年我市社区“亲邻日”主题活动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这条主线,从学习、教育、实践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着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党史宣讲社区行”“诚实守信我先行”“勤劳节俭留住幸福”等12项专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群众送知识、送关爱、送温暖、送健康,引领社区居民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活动中,我市采取“社区有互助团、庭院有互助会、楼栋有互助组”的邻里守望模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让“陌邻”逐渐变成“睦邻”,将小家庭里的“小确幸”,汇聚成社区的大幸福。

专家建议:用“睦邻文化+”创新基层治理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将深化提升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拉近邻里距离?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开展示范培育,今年内培育10个左右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20个左右市级标杆式示范点、100个左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村(社区)、100个左右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示范点、1000个左右“五星支部”,将党建引领与党员服务拓展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带动居民共同营造社区和睦氛围。

如何让“陌邻”变为“睦邻”?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师成曦建议,通过政府行为,为市民提供机会和场所来建立新型邻里关系;组建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各种兴趣协会,加强邻里间的交往、沟通、理解、信任,营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信赖的人文环境和社区氛围;为社区注入更多的“人情味儿”,用“睦邻文化+”来创新基层治理,推出睦邻巷、睦家园、睦邻空间等一批“睦邻文化”创新示范项目,将“睦邻文化”建设的新探索、新实践铺满洛城的每一个角落。

本报记者 贾臻 通讯员 赵普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